您好,欢迎浏览访问山东省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官方网站!

新常态下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主线思路

发表时间:2019-10-08:00:00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快速前进的新局面,综合国力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7.7万亿元,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全国常住城镇人口7.7亿,城镇化水平56.1%,达到了发展中国家中等以上水平。

        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到2015年,城镇化平均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7.7亿人。1980年,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仅有15个,2014年则达到80多个,成为世界上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最多的国家。实践充分证明,城市发展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成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这些重大成就实现的历史进程,实质上是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人口规模与空间扩展的过程。一方面,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全面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惊人成就,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住房条件;另一方面,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所见证的。

        众所周知,城市规划是龙头,是城市发展指导性的纲要和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与战术的具体体现。城市是人类的智慧创造,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与城乡统筹等各方面工作,1978年与2015年两次召开城市工作大会,为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两次会议实际上也是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春天,全国城市规划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

        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正逢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我国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之际,中央召开的这次城市工作会议,必将对城市规划界、建筑界和地理学界、经济学界等产生重大影响,将为城市规划与建设产生历史性的作用。

        我们通过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体会到,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核心内容强调了科学规划建设的4个方面。

        第一,提出要尊重城市的发展规律,全面认识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众所周知,在任何一个国家与地区,每个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其扩展壮大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环境,有不同的区位优势与制约因素。虽然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中心地位的作用,但在具体规划设计时,每个城市都必须认识到城市发展的自身条件、优势与劣势,以及城市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在我国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的情况下,注重以人为本,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城市发展的思路,注重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要合理匹配,城市发展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切忌盲目扩大城市规模,无序扩展新区、工业区,走我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道路。

        第二,从大区域的视角下,统筹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发展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保护有限的农业耕地与多种用地区域。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基础上,明确我国城市总体发展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对东部沿海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口、用地规模合理控制,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病”,切实保证城市发展有机统一、合理运行。特别在我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用水用地资源条件紧缺的城市密集地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集中紧凑、用地集约化、高效绿色发展的思想。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的生产、工作、居住生活质量,合理开发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中西部一些城市群,促进边疆城市、口岸城市的联动发展,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应当合理统筹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三大环节,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科学规则与法制管理。钱学森、吴良镛、周干峙等多次强调:城市是一个大系统,涉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的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大中小城市和县城镇(包括重点镇)都先后进行过城市总体规划,同时结合我国历次五年计划进行修编,并进行了很多城市群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研究,在规划理念、方法上有很大创新,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对我国各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

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长远发展看,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仍需加强,要壮大队伍,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特别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格整体性、文脉的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等基因,还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仅要规划好、建设好,还要管理好,彻底改变城市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把住安全关、质量关,使我们的城市真正为人民造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绿色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必须安排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科学布局,建设现代化和园林化的宜居城市。科学的城市规划都是组织安排好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并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弄清这三个空间的内在联系和合理比例,分清轻重缓急,提出近期与远期以及远景的规划设想,并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实施城市二、三产业的空间集约高效,城市居民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建设得山清水秀,达到整个城市的环境优化、美化以及各项市政设施现代化。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全国城市建设热浪迭起。我们应当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理念,坚持集约发展,科学制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给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绿色发展的核心思想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顺应城市工作的新形势、政策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和广大规划工作者,应当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搞好城市规划。坚持五大统筹,尊重城市发展自身规律,特别是依据城市发展的自身特点、资源丰度、环境条件和发展趋势,在科学规划过程中,创新城市规划的五条主线思维,在纷繁复杂的城市规划系统中,在多规合一的规划中,发挥我国城市规划的关键作用。

        第一条,国情的主线思维——必须从我国人多地少、资源欠丰、基础不厚、环境脆弱的基本国情去思考问题,防止盲目做大城市规模,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要素,科学规划大中小城市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振兴中华的中国梦。

        第二条,区域战略思维——首位城市(省会以上)兼顾地县级城市的协调发展,超大城市的功能应当弱化,走去工业化之路,兼顾中小城市的发展机遇。应执行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做好新一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并从全球城市体系中提升我国城镇体系的地位与作用。建设若干个国际性大都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在全球城市中,争取与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城市的排名相差不远,紧紧追赶。在我国各大区中还要建设若干个全国性的中心城市。

        第三条,底线发展思维——每个城市总规应严格总量控制、增量递减、存量优化、质量提升,建设“以人为本”的美丽城乡空间。对每个城市的用地规模进行严格的控制、适当的调整,不要追求外延发展数量上的加法,应当追求内涵发展规模上的减法。

        第四条,环境容量思维——推进新型城镇化应以综合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分析为基础,集中紧凑,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环境容量上的思维是从我国每个城市发展的用水、用地、能源、交通与居住条件最适宜的条件以及最佳人居环境与密度来思考的。城区人口密度不能过密、过疏,处理好各种交通问题,以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

        第五条,驱动创新思维——树立新常态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城市空间品质文化品位为目标,建设永续发展的现代化健康城市。在中国如何规划建设更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这个问题长期以来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国内外人士认为,中国好多城市千城一面,特色不多。为此,我们要认真思考,既要保护好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城市,又要借鉴国外城市建设中有个性文化的现代化城市。例如根据城市设计建设一些彩色的街区、彩色的大型建筑或地标。红色代表热情,紫色代表神秘,绿色代表生机,黄色代表活力,蓝色代表智慧,粉色代表清纯等。在我国现代化城市与生态城市中注意有节制、有理智的规划、布局,建设现代文明的彩色城市、绿色城市,使我国的城市更富有青春活力,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互交融、相互衬托,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社会主义城市的新路子。


Copyright © 山东省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44659号-1    技术支持:富库网络